向海而兴 迈向深蓝——全国政协“关于协调推进海洋资源保护开发”调研报道

发表时间: 2024-01-13 12:46:43 发布者:米乐体育网页版登陆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指出,“要逐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们国家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10月30日,以“协调推进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为主题的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即将召开。委员们将各抒己见,为我国扬波大海、走向深蓝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为充分做好此次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准备工作,今年6月,在全国政协副主席何维率队下,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成专题调研组,赴海南、浙江两个海洋大省进行了深度调研。

  2018年9月,在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斌率队下,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就组织全国政协委员以“海洋资源保护开发”为主题赴山东、福建进行调研。

  正值“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关键时刻,为持续推进工作,本次以“协调推进”保护与开发为题,正是在上次基础上的继续深化。

  我国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工作进展如何?存在哪一些问题?未来又该如何推进?在调研中,这样一些问题的答案越发清晰

  6月12日,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远航而来的超大型集装箱货轮正停泊于此,几十台红色桥吊一字排开,如钢铁巨人般“守护”着码头,繁忙地装卸着集装箱。

  不远处,各种颜色、整齐排列的集装箱仿佛巨型积木,拼接出连通世界的图景这里是中国大陆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口。2019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1.2亿吨,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2753.5万标箱,跃居全球港口第三位。这里已与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架起贸易通道。

  即便今年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但在各方努力下,到6月初,港口吞吐量已逐步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

  站在浙江省海港集团信息综合平台的巨大屏幕前,调研组更加清晰地看到无数条航线从世界各地的港口来往宁波舟山港,令人直观地感受到港通天下、货畅其流的生动景象。

  随着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从不产一滴油到集聚各类油气企业6000余家,浙江正努力打造中国唯一一个以油气全产业链建设为中心的高能级开放平台。

  目前,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已顺利起步,三年累计实现油品交易额6525亿元;国际油气储运基地初具规模;亚洲最大的原油码头之一和全国首个民营千万吨级的液化天然气(LNG)项目正式运营,一大批油气重点项目正加快推进

  据调研组了解,近年来,各沿海省份普遍把海洋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领域,把发展海洋新兴起的产业作为新的经济稳步的增长点。

  数据显示,海洋经济年均增速达6.7%。2019年,生产总值达8.94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9%;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3年上升,2019年超过17%。

  总量提高,结构也在一直在优化转型。例如,海洋捕捞与海水养殖比例已从2015年的41∶59调整为2019年的33∶67;海水淡化、海上风电装机、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起的产业不断取得突破;海洋旅游业年均增速达11.7%,邮轮游艇、休闲渔业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海洋信息、涉海金融的服务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更让调研组欣喜的是,在海洋经济一直增长的同时,海洋资源保护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调研组发现,随国家持续发力,长期存在的乱占岸线湿地、违法围填海和违法向海排污行为已得到初步遏制。海洋污染情况有所改善,2019年,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稳中向好,优良(一、二类)水质海域比例达到76.6%,比2016年上升3.7个百分点。通过实施“蓝色海湾”“南红北柳”等生态工程,已累计建立各类海洋保护区270余处,整治和修复海岸线多公顷。

  “海洋是我国高水平发展的战略要地,建设海洋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路走来,调研组对这个观念的认识越发深刻。

  “要陆海统筹、以海定陆,要把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把海洋强国建设放到国家建设全局中加以统筹。”面对马上就要来临的“十四五”,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说出了调研组的心声,“希望在十四五这个大蛋糕中,协调推进海洋的保护与开发可以列入十四五的重大议题,上升为国家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书写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驱车赶往位于舟山岱山县鱼山岛的绿色石化基地,车行山间,窗外的景象就蔚为壮观连绵不绝的大型炼化装置形成一座钢铁城市,仿佛科幻大片中的场景。

  目前,这座超大型的国际石化基地已初步完成一期建设,二三期仍在推进之中,据介绍,未来这里将形成万亿级的石化产业集群

  看到火热的建设场景,委员们在振奋的同时也有些忧心。“不仅是这里,我们调研了好几个省市,目前地方有太多的炼化项目想上马。”

  “这么多港口,做的事相近,布局已经远超于需求”委员们交流着看法。

  全国政协常委、中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兰云升很熟悉石油化工业的情况,“过去几年,钢铁等行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去产能;现在如果各地再盲目上马项目,未来石化工业也会重蹈覆辙。”他认为,越是经济发展快的地区,越要强调保护。“别光走得那么快,要有独特性,才能可持续性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原组长周新建也提醒,“各地大规模地建设,安全生产情况如何?管理上能不能跟得上,产业链下游利用情况怎么样?会不会产能过剩?”

  在调研中,委员们发现,许多地方在讲保护时就“一刀切”地否定对海洋资源的科学利用,哪怕一个监测预警灯塔的设立都大费周折;但讲开发时,就把资源环境保护抛于脑后,“向海索地”“向海排污”等现象时有发生。

  “这其实是在认识上把保护与开发割裂开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驻墨西哥原大使邱小琪认为,解决保护与开发协调发展问题,首先要树立一个理念保护是为越来越好的发展,发展是为保护提供基础和保障。“要把平衡点找好,一系列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经济快速地发展时期,一定要避免低层次过度开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原副校长王训练指出,“协调发展一定要加强顶层设计,通过统筹和规划,在政策、项目、人才、资金帮扶上全国一盘棋。”

  比如在集约用海上,彼时浙江沿海港口各自为政。宁波、舟山两港,虽处同一海域,使用同一航道,但港口的规划、建设、营运、管理相互分割,岸线资源难以优化配置。

  决策,设立浙江省海港集团,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海洋港口运营建设实质性一体化,把资金、技术、人才、资源一直在优化、融合、盘活,最终催生全球首个“10亿吨”大港。如今还完成了省内沿海五港和义乌陆港以及有关内河港口的全面整合,创造了“1+1趦2”的整体效应。

  除了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海洋经济发展质量不高也是突出问题。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沿海省份海洋经济差距在拉大。以2018年为例,与广东、山东、福建海洋经济总量在1万至2万亿元之间不同,辽宁、河北、广西、海南等省(区)则在3000亿元左右及以下。特别是海洋资源得天独厚的海南省,海洋经济总量仅为1447亿元,表现为典型的“大海洋、小产业”。

  而且海洋产业体系并不合理。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渔业等传统产业,占比高达81.8%,而各类海洋制造业占比不足20%。在海洋制造业中,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利用、海水淡化为代表的新兴起的产业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总和的比重不足2%。

  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副司长沈君向调研组介绍说,目前我国海洋产业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八有八缺”

  一是企业有不少,但缺头部企业;二是有产品,缺品牌;三是有服务,缺品质;四是有“产业链条”,但缺价值(中高端缺乏);五是有集聚,缺集群;六是有技术,缺“撒手锏”;七是有花钱,但缺花在更大、更重要的事上;八是有人,但缺职业和人才。

  面对这样一些问题,沈君建议未来要在机制、政策措施以及投入等各个层面加强协调。

  以机制为例,姜大明提出,目前涉海部门极多,在管理上存在“九龙治水”的问题,因此他建议适时设立国家海洋委员会,党中央适时召开中央海洋工作会议,对高质量建设海洋强国作出全面部署。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铝业集团总经理余德辉认为,有关部门可针对我国海洋制造业比重偏低、质量不高的短板,制定海洋产业政策,优化沿海产业布局,合理规划海洋三产比例。在支持传统海洋制造业做优做强的同时,推动开展技术改造,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同时,利用示范工程等推动海水利用、海洋电力、海洋生物医药业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规模做大、快速成长。

  全国政协委员、原总政治部主任助理岑旭提出,要注重海洋权益维护和国际合作能力。他建议,要统筹维稳和维权两个大局,深化蓝色伙伴关系。“既要有力有效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又要有声有色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全面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

  在舟山市岱山县秀山岛的一个海角,静卧着一小片不太起眼的建筑。但在看不到的海面下,却蕴藏着巨大能量。这里是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LHD海洋潮流能发电项目所在地。

  依靠潮汐涨落引起的海水流动,奔腾湍急的潮流穿过发电机组密集的叶片,水轮机被推着飞速旋转,将大海的动能转变为绿色的电能。从2016年首批1兆瓦机组顺利下海发电,目前整套机组已经发电并网4年多,累计发电超过180多万千瓦时,连续并网时间创世界纪录。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海洋科学技术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从“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深潜器交付使用到可燃冰试采成功;从国内自主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甘露寡糖二酸(GV-971)”有条件获批上市,填补了国际空白到大洋、极地科考高密度开展,我国在多个海洋科技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

  但在调研中,委员们也发现,整体看来,我国海洋科技综合水平仍偏弱,依旧存在一些“卡脖子”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侯一筠委员长期从事相关研究,他指出,目前我国在海洋基础研究领域还存在很多空白,现已开展的相关生态预警监测手段单一、准确程度不高,风险管控能力不够。“例如,缺少对海况的实时发布图,很多地区水文参数都没有,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研究及安全保障。”他还提醒,目前对海洋防灾减灾的认识不够,“要加强防灾减灾意识的培养;注重海洋预报产品的开发。”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副省长张红文曾亲身经历过相关海洋项目的研发,“有些仿真项目,建成后和想象中的不一样,这暴露出基础研究跟不上,监测观测能力不足。”

  在调研前的部委情况介绍会上,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介绍说,青岛是全国知名的“蓝色硅谷”和“蓝色药库计划”发起城市,截至2018年,已发现新结构海洋天然产物1000余个,获得了一批高活性抗肿瘤、抗病毒等先导化合物。但这些海洋生物医药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转化率仅为8%,其中本地转化率不足5%。

  “日本等国家正对这些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翻译研究,有关技术的产业化也在不断推进中,但中国的产业界却对这些成果并不熟悉。长此以往,很容易重蹈日本汉方制剂反受市场追捧的覆辙。”王宏担忧地说。

  “科技创新是建设海洋强国的第一动力,十四五海洋要向科技要保护力、要利用力、要开发力。”岑旭说出了大家一致的看法。

  委员们呼吁,要加大投入和政策激励,增强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全力攻克制约高质量建设海洋强国的重点、难点和“卡脖子”技术,为建立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提供支撑。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何广顺提出,目前在扶持政策上,存在“撒芝麻”的情况。虽然各单位都有涉海科技项目的投入支持,但相对过于分散,导致非常严重的资金浪费,投入效果较低。

  “建议整合资产金额的投入,选择关键领域集中力量攻关。如设立海水淡化基金,出台金融、财政等政策措施,采取贴息、奖补等,鼓励社会参与;要把有关部委、科学院系统、海洋院校、涉海企业的海洋科研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大协同、大融合创新格局和集团作战优势,推动产学研用结合。”何广顺建议。

  调研虽然结束,但委员们对蓝色海洋的关注不变。“希望十四五期间,通过加强海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海洋治理效能,使海洋真正成为高质量的发展要地。”姜大明表示。

  全国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2024年第一次集体学习 主持并讲话



最新文章